1.排便后用溫水清洗傷口
溫水輕輕地觸碰傷口會減少傷口的疼痛感,新媽媽排便后可用專用的盆子裝一盆溫水,輕輕浸泡幾分鐘,緩解疼痛。產后第一天,如果實在是痛得厲害,也可適當減少飲水量,以減少排尿的次數,到第二天,第三天,隨著傷口的慢慢愈合,疼痛會跟著減輕。最主要的是做好傷口的清潔工作,不要做大力度的下蹲等動作,以免再次造成傷口的裂開。
2.吃些粗纖維食物
平常正常人大便時均需用力才能將大便排出,而產婦因會陰傷口的原因,稍一用力便會疼痛,在排便過程中自然造成了無形的困難。有些產婦因為害怕疼痛而強忍著不去上廁所,結果造成大便在腸道內失去水分,更難以排出。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每天堅持上廁所,并進食一些能幫助排便的粗纖維食物和水果。香蕉就能潤滑腸道,幫助排便,產后的頭幾天,產婦可以吃些香蕉來幫助排便,以減少排便時的痛苦。
3.克服恐怖心理
其實許多時候是人的恐懼心理在作怪,原本不是很疼痛的感受,在心理意識的加強下,就會變得特別的疼痛。就像孩子打針一樣,還沒打就先哭了,等到真的打的時候反而沒感覺了。所以媽媽們不要因為第一次排便時痛就害怕排便,而應該不斷地心理暗示自己,會有一點小痛,但這沒有什么,還不至于影響到我的身體健康,我完全可以忍受得了。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,媽媽們可以更加自然地排便。
4.分散排便時的注意力
可以在廁所放一個小型的音樂播放器,大便感覺來的了的時候,一邊排便,一邊聽聽音樂或新聞,分散自己的注意力,轉移痛苦感。這樣能起到一些幫助,但卻不是一個好習慣,要是養成上廁所做其事情的壞習慣后,就不能專注于排便,會加長排便的時間,有可能因為長時間坐馬桶而誘發痔瘡。所以這個法子只能是頭幾天疼痛感很強時使用,一旦疼痛感減輕之后就要專注排便,不能再聽音樂看書或是做其他事情了。
|